校园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健康小贴士

发布时间:2020-11-11浏览次数:2251文章来源:校医院

  秋冬季是各种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发期,常见的传染病有“肺结核、水痘、腮腺炎、麻疹、流感、流行性脑炎”等呼吸道传染病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,师生是传染病的易感群体,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,确保师生身体健康,请广大师生关注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相关信息,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。

一、常见呼吸道传染病

1、流感(流行性感冒)

  流行性感冒简称“流感”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,潜伏期1~3日。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,传染期约1周。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,人群普通易感。主要症状为发热、头痛、流涕、咽痛、干咳、全身肌肉及关节酸痛等,发热一般持续3~4天,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。

2、水痘

 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本病传染性很强,全年均可发病,以冬春季多见。传染源主要是病人,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均具有传染性。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、玩具、被褥及毛巾等传染。人群普通易感,儿童多见。典型表现是发热,24小时内出现红色斑丘疹,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小水疱,后水疱变浑浊,易破,从中心干缩,迅速结痴。临床上往往丘疹、水疱疹、结痂同时存在,呈向心性分布,先躯干,后头面、四肢,瘙痒感重,一般10天可治愈。

3、流行性腮腺炎

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。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通过飞沫感染健康人群,腮腺明显肿胀,前6~7日至肿胀,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,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,预后良好,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。典型症状是发热、耳下腮部、颌下肿痛,可引起脑膜脑炎、胰腺炎、睾丸炎及卵巢炎。

4、麻疹

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本病传染性很强,潜伏期一般9~11天,传染期为出疹前后各5天,多发于冬春季节。传染源主要是麻疹病人,主要经空气传播,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。人群普易感,儿童多见,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。麻疹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,有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畏光、流泪等现象。发病2~3天后,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粘膜上,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,周围有红晕,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。发病3~4天后出皮疹,疹子出齐后,体温开始下降,并逐渐恢复正常。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呼吸系统、神经系统,甚至导致死亡。

5、肺结核

 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本病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结核病人,痰菌阳性时均具有传染性。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,人群普遍易感,15~35岁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,患者多有家族史或肺结核接触史。主要症状有咳嗽、咳痰、咳血、胸痛、午后低热、盗汗、食欲不振、体重减轻等。本病播散面广,疗程长(一般6~9个月),一旦患病应在结核病防治专门机构接受规范化治疗。

二、肠道传染病

1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

 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,具有发病急、传播速度快、涉及范围广等特点,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。诺如病毒感染性强,以肠道传播为主,可通过污染的水源、食物、物品、空气等传播。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,全年均可发生感染,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,寒冷季节呈现高发。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多在24~48小时,最短12小时,最长72小时。感染者发病突然,主要症状为恶心、呕吐、发热、腹痛和腹泻。儿童患者呕吐普遍,成人患者腹泻为多,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,无粘液脓血。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,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。此外,也可见头痛、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,是可控可防可治。

2、甲型肝炎

 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(HAV)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。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,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,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。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和皮肤发黄,有的病人有腹胀,尿呈褐色、大便色浅,检查肝脏肿大,有触痛或叩痛。

三、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

1、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教育,提高广大师生卫生知识知晓率,増强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。

2、搞好环境卫生。清理粪便、垃圾、污水,消灭苍蝇孳生地,保护水源不受污染。

3、加强饮食卫生安全管理。学校食堂严格执行各项卫生制度,食品原料采购、加工、存、销售符合卫生标准,从业人员定期体检,持证上岗。

4、做好晨检,对因病缺勤缺课学生进行追踪调查,愈后持医院康复证明方能返校。

5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习惯。勤剪指甲、勤换衣服;饭前、便后洗手;饮用开水,不喝生水;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;不吃生食物;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;不暴饮暴食;生吃蔬菜、水果要洗净;剩饭、剩菜、海产品等要烧熟煮透;不到校外无证或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就餐;不与他人共用水杯、餐具、毛巾、牙刷等物品。

6、食堂、教室、寝室、图书室等公共场所要保持卫生与通风,定期进行清毒,日用品要经常进行日照消毒。

7、身体不适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做到早发现,早诊断,早隔离,早治疗。

8、讲究个人卫生,不随地吐痰;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(如打喷嚏后)应洗手或擦净。传染病流行期间,应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,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。

9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,加强营养,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增强机体抵抗力。

10、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,增强免疫力。

 

最新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