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团榜样丨刘守仁:天山脚下的“羊院士”

发布时间:2024-02-01浏览次数:470文章来源:兵团日报

  “刘老师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,但他留下的科研精神一直激励我们在科研道路上奋勇前行。”1月29日,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代蓉告诉记者。

  代蓉口中的刘老师,就是兵团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。刘守仁院士是我国著名羊与羊毛学、绵羊育种专家,被称为“中国细毛羊之父”,他扎根边疆近70年,对我国绵羊育种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  1955年7月,21岁的刘守仁从南京农学院(现南京农业大学)毕业后,郑重地在分配志愿书上写下“到最艰苦的地方,干最艰苦的工作”的誓言。从此,刘守仁的一生都与新疆和兵团结了缘。

  在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八一农学院(现新疆农业大学)任教两个月后,他向上级申请,到基层去,到农八师紫泥泉种羊场去。

  20世纪50年代,新中国的毛纺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,国内尚未培育出细毛羊优良品种,只能依赖国外进口。在紫泥泉种羊场,刘守仁发现,牧工们放养的大多是本地土种羊,个头小、毛粗色杂,且羊毛产量低,根本不能用来纺织高档毛料织品。当时,种羊场还购进了几只阿尔泰细毛羊,这种羊虽然体大毛细,但适应不了当地气候。

  刘守仁下定决心,一定要把阿尔泰细毛羊羊皮“披”到土种羊身上!白天,他拿起皮鞭向牧工们学习放羊,熟悉绵羊习性;晚上,他认真研究遗传学与选种知识,收集整理阿尔泰细毛羊的类型和谱系。

 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后,在种羊场的一间土屋里,刘守仁开始着手做试验,墨水瓶当试管,铁皮、竹片当工具,放大镜当显微镜,镊子当计数器……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1968年,在艰苦的条件下,刘守仁培育出属于中国的细毛羊优良品种——“军垦细毛羊”,结束了我国没有细毛羊的历史!

  科研无止境。刘守仁再次立下志愿:要把国际顶级的澳洲美利奴羊的皮毛,“披”到军垦细毛羊身上!1985年,“中国美利奴羊(军垦型)”通过国家鉴定,其羊毛达到国际优质毛纺原料水平。

  几十年来,刘守仁先后培育出“军垦细毛羊”和“中国美利奴羊(军垦型)”两个新品种及9个新品系,创立了血亲级进育种理论,提出了一整套品系繁育的方法、品种品系齐育并进的技术,丰富了我国绵羊品种结构。刘守仁的科研创新成果,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,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后,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
  刘守仁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工作。1988年9月,刘守仁调入新疆农垦科学院担任院长之时,全院没有一名博士。人才引不来、留不住,那就自己培养!1999年,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,刘守仁将更多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,开始在南京农业大学、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等院校带博士生。

  2000年,刘守仁筹措资金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,希望为新疆农垦科学院培养更多人才。为了让年轻人尽快成长,刘守仁为实验室的每个人量身定制详细的培养计划,具体到每个月要做什么、需要学习哪些知识、参与哪些实验项目……很快,一批年轻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技术人才。

  从零硕士、零博士,到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硕博人才架构,刘守仁想方设法推进新疆农垦科学院人才培养与科研团队建设工作,因为他知道,有了人才保障,绵羊育种事业才有未来与希望。在刘守仁的感召下,十几位博士从大城市深造归来,齐聚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,心无旁骛为绵羊育种事业倾情奉献。

  (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军权)

最新更新